水处理的主要流程根据水源水质和目标水质的不同有所差异,但通常可分为常规饮用水处理、污水处理和工业水处理三大类。以下是各类的核心流程介绍:
取水
从河流、湖泊或水库取水,通过格栅去除大型漂浮物(如树枝、垃圾)。
混凝(Coagulation)
投加混凝剂(如聚合氯化铝、硫酸铝),使水中微小颗粒和胶体物质脱稳,形成絮状物。
沉淀(Sedimentation)
水流速度降低,絮状物在沉淀池中沉降,去除大部分悬浮物。
过滤(Filtration)
通过砂滤池、活性炭滤池等,进一步截留细小颗粒、有机物和部分微生物。
消毒(Disinfection)
投加氯、臭氧或紫外线照射,杀灭病原微生物(如细菌、病毒)。
调节pH与输配
调节出水pH至中性,通过管网输送至用户。
特殊工艺:
若水源污染较重,可能增加活性炭吸附、膜过滤(超滤/反渗透)或高级氧化工艺。
预处理
格栅:拦截大颗粒杂物(如塑料、毛发)。
沉砂池:去除砂砾等无机颗粒。
初沉池:沉淀部分悬浮固体(SS)。
生物处理(核心)
活性污泥法:污水与微生物(活性污泥)混合曝气,降解有机物(BOD/COD)。
生物膜法(如MBR):微生物附着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净化水质。
厌氧处理(高浓度有机废水):如UASB反应器,产甲烷菌分解有机物。
二沉池
分离生物处理后的污泥与清水。
深度处理(根据需求)
过滤:去除残留SS。
消毒:氯、紫外线或臭氧杀灭病原体。
脱氮除磷:通过厌氧-好氧工艺(如A²O)去除氮磷,防止水体富营养化。
污泥处理
浓缩、脱水(离心机/压滤机)、干化或焚烧,部分污泥可堆肥或填埋。
预处理
去除悬浮物、油脂(如气浮法)、重金属(化学沉淀)或酸碱中和。
核心工艺
循环冷却水处理:投加缓蚀剂、阻垢剂防止设备结垢腐蚀。
高盐废水处理:反渗透(RO)、电渗析或蒸发结晶。
有机废水处理:高级氧化(Fenton法)、生化组合工艺。
回用或排放
达标排放或回用于生产(如锅炉补水、清洗用水)。
膜技术:超滤(UF)、纳滤(NF)、反渗透(RO)用于高纯度水制备。
MBBR(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):高效生物处理。
人工湿地:生态法处理低浓度污水。
饮用水:安全、无毒、感官达标。
污水:达标排放或回用(如GB 18918-2002)。
工业水:满足生产需求,减少污染。
不同场景需根据水质检测数据(如COD、BOD、浊度、重金属含量)调整工艺组合。
